2020年,我國明確碳達峰、碳中和時間表后,“雙碳”已被連續(xù)寫入2021年和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。在“雙碳”背景下,中國建筑業(yè)正逐步加快綠色建筑的發(fā)展步伐。
近日,《人民日報海外版》刊發(fā)《綠色建筑,擦亮“低碳環(huán)保”新名片》一文,從理念革新、技術創(chuàng)新、城市更新等方面報道了中國新建綠色建筑的最新動態(tài),由中建八局建設的國家會展中心(天津)項目,在建設過程中創(chuàng)新建造理念,實現零排放、零污染的“變廢為寶”,助力“城市病”問題初步解決。
創(chuàng)新建造理念也是建筑業(yè)綠色發(fā)展的一大方向。
在國家會展中心(天津)項目施工初期階段,中建八局項目團隊就碰上了“硬釘子”。“當時,我們初步測算一期工程泥漿排放量接近40萬立方米,二期工程廢棄泥漿量更多,約有46萬立方米。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項目經理解永飛說,短期內如此巨大的泥漿排放會對土地造成較大程度的破壞,同時由于樁基施工需要在45天內全部完工,泥漿外運也會花費大量時間。
2021年6月24日,國家會展中心(天津)一期展館迎來首次展覽——中國建筑科學大會暨綠色智慧建筑博覽會。
面對進退兩難的處境,項目技術攻堅團隊開展“頭腦風暴”?紤]到項目部分區(qū)域地面標高仍未達到設計要求,需進行大量土方回填,技術團隊決定嘗試化“泥”為“土”,并就此開展了多輪可行性實驗。
“但第一次實驗結果并不理想,由于泥漿泌水性強,收縮比例非常大,不符合回填土的強度要求。”項目總工程師劉飛回憶,技術團隊并未灰心,而是重新研究配比選型,反復調整固化劑成分,經過數十次實驗,終于成功研制出合適方案!耙黄、二期項目產生的80多萬立方米泥漿全部用于場地回填,實現了零排放、零污染的‘變廢為寶’。”
落實“雙碳”目標,筑造綠色展館
國家會展中心(天津)項目在建設過程中,中建八局將貫徹新發(fā)展理念作為重中之重,以“五節(jié)一環(huán)保”要素控制為重點,積極推廣應用多項綠色技術。
建造之初,項目團隊通過多方調研確定采用最新綠色建材,有效避免建筑及地面集中吸熱形成熱島效應,降低熱島強度。展館屋頂覆蓋太陽能光伏發(fā)電板,采用高效疊瓦光伏組件,全年發(fā)電量1528.8萬度。
為將“海綿城市”理念變?yōu)楝F實,項目采用具有調蓄雨水功能的下凹式綠地設計,并因地制宜地采用喬、灌、藤、草相結合的復層綠化。
29個蓄排水池的建設使用,使場地的雨水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到80%,項目沖廁用水、車庫地面沖洗及綠化、道路澆灑用水全部由非傳統(tǒng)水源供給。
室外綠化灌溉全部采用微噴灌、滴灌的節(jié)水灌溉方式,并在此基礎上設置土壤濕度感應器、雨天關閉裝置等節(jié)水控制措施。
采用設置減壓閥的控制措施,保證用水點供水壓力適中,不造成溢流情況。通過各種方案,有效的避免了水資源的浪費。
上一篇:
下一篇: